公益营销,早就不是一个新概念,近几年全球都爆发了不少灾难性事件,有些企业适时地做出援助和捐献行为在博得好名声的同时也获得了高曝光度。将企业的营销战略与非营利组织或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只要方法得当,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公益营销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整个市场竞争中慢慢形成的一种对于整个社会关系的一种认识。很多时候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最大的同时是以牺牲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这个时候,企业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企业能够在发展的同时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甚至超出自己的责任范围时,就容易在公众中取得更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而这也是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本。最终能够让消费者在做抉择时,用“情感因素”影响顾客的消费行为。但要知道的是,公益营销的拓展与深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中涉及到的如市场环境、消费者、产品、渠道等各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
公益营销是以关心弱势人群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的形式与消费者沟通,产生公益效果的同时,让消费者对企业产生更深的印象、更多的关注。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点,在时间上的持续投入和怎样吸引关注也十分关键。
另外,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只是单纯的慈善事业,企业必须把公益活动与企业的营销相结合,因此,公益活动必须被设计,需要让消费者能够在公益活动中感受品牌,触摸到产品。
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企业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企业利益的角度上,企业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总是变成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或者最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
首先是企业对公益赞助行为认识存在偏差。
就像上面提到的,我们历来受到的教育都是“做了好事不要留名”、“助人不图回报”,受这样的思维模式影响,很多企业家在进行公益赞助时,单纯只想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已,并没有考虑到如何让公益赞助与企业利益之间达成一种双赢的效果。
其次是对公共关系理解方面有待提高。
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在企业的对外宣传与影响力传播上仅懂得用广告的手段去进行,对于公共关系的作用与运用,要么一知半解要么就是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公关思维的匮乏使得企业很少考虑公关战略方面的策略制定,这也造成企业很少会将公益赞助作为一种公关手段去运用。
最后是对公益赞助运用不够娴熟。
公益赞助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关手段,在西方的商业环境中已经被运用得很娴熟了,但由于公关思维的匮乏,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一直停滞不前。而在实际运用当中,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上要么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要么策略不当,效果大打折扣,浪费机会。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吊顶企业投身公益,品格、宝兰、吉柏利、欧柏特这些企业都在慈善公益事业中贡献出了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既然“鱼饵”已撒,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样把“大鱼”钓上来的问题了。